在原來型軋機上,軋制時工作輥產生撓曲的原因來自軋材和板寬外側支承輥的有害接觸負荷;并且,即使是備有能矯直工作輥撓曲的彎曲機,其功能也受到有害接觸負荷的限制,而無法獲得充分的矯直效果。
而理想的HC軋機上,支承輥體長度與軋板寬度相同,即沒有原來軋輥間的有害接觸部,從而防止了工作輥的撓曲,并且,還能大幅度擴展對板中凸和板形的控制范圍,即同時獲得由工作輥彎曲力控制大的板中凸和板形這兩種相反的功能,以及控制的穩定性。
但是,實際上隨軋板寬度變化而改變工作輥長度不現實,故HC軋機被設計成了在支承輥和工作輥之間有可沿軸向移動的中間輥的6輥軋機。因中間輥可沿軸向移動,就可根據軋板寬度調整一端的有害接觸部;且由于也可以減少殘余有害接觸部的接觸負荷,從而可以接近使支承輥長與板寬相同的橫向剛性無限大的理想HC軋機狀態。
通過HC型試驗軋機的軋制試驗查明:由于軋輥橫向剛性的提高,故軋出平面度好(無波浪邊)的鋼板;而且,即使小直徑工作輥也能確保大的橫向剛性,故可通過工作輥的小直徑化減少軋制負荷而節能,并軋制硬質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