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后,中國先后從國外引進高速線材軋機舊的和成套設備十幾套,其中成品線材從五點五到八毫米規格,軋制線速度在一百米每妙以上的高水平軋機僅有套。在引進國外的成套高速線材軋機設備中,大部分是由老外技術總負責、聯合設計、合作制造方式。像我國太原礦山機器廠(太礦)、陜西壓延機器廠、西安航空發動機公司、大連重型機器廠、洛陽礦山機器廠等都較好承擔過國內制造高線設備任務。這些企業通過與國外合作制造高線設備,不僅學習、消化、掌握了國外設備制造工藝、制造標準和對材料性能的要求,而且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和教訓,為我國制造高線設備打下了堅實基礎。
山西太礦博采眾家之長,開發國內新產品,在與德國西馬克、摩根、達涅利等國外高線設備制造有聲望的廠家合作中,參與對設計資料的轉化和制造過程的實踐以及實際產品的檢驗,感到國外3家公司設備設計各有所長,也各有不足。以粗中軋為例,摩根和德國西馬克型采用焊接閉口式機架,剛性、穩定性好,組焊后加工窗口精度容易保證;西馬克型采用組裝式結構,組裝工藝復雜,窗口精度不易保證;摩根型軋機的結構較為簡單,但重量大;德國西馬克軋機的結構較為復雜,但重量較輕。
主傳動齒輪箱,3家均采用硬齒面齒輪和焊接式箱體,但相同輸入輸出扭矩的齒輪箱,摩根機型比德國西馬克和德馬克要重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況且軸承選用不合理;德國西馬克機型的齒輪箱結構十分緊湊,西馬克的設計還采用了雙列錐軸承和定位偏心套調整結構,用以調整齒輪的接觸面積和接觸區域,使其工作更加可靠。雖然摩根型軋機設計粗糙,但他的Stelmor線、水冷線、吐絲機(包括吐絲機前的夾送輥)的設計非常具有特色,確有其到之處。
高速線材軋機設備的制造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我國已完全具備從設計到設備制造的能力。推出新型高線軋機:紅圈軋機、預應力軋機、SY高剛度軋機等產品。